Telegram的加密货币相关历程主要涉及其区块链项目TON(Telegram Open Network)及代币Gram的发行尝试,但因监管问题最终转型。关键信息如下:

一、发币计划与融资(2017-2018年)

1. 项目启动

2017年12月,Telegram发布TON白皮书,计划构建支持大规模用户的区块链网络,并发行代币Gram。该项目旨在成为"第三代"区块链,对标跨境支付系统(如Visa)^^。

2. 创纪录融资

通过两轮封闭式ICO(首次代币发行),向全球投资者(含39名美国买家)募集约17亿美元

  • 首轮(2018年初):以0.37美元/枚售出代币,筹资8.5亿美元^^。
  • 第二轮(2018年3月):价格涨至1.33美元/枚,融资规模扩大^^。
  • 二、法律纠纷与项目终止(2019-2020年)

    1. SEC指控与诉讼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定Gram属于未注册证券,于2019年10月起诉Telegram违反证券法,要求停止代币发行^^。SEC指出,Telegram试图规避信息披露义务,而投资者预期代币会在二级市场转售获利^^。

    2. 法院裁决与和解

  • 2020年3月,纽约法院支持SEC立场,发布禁令禁止Gram交付^^。
  • 2025年6月,Telegram同意和解:退还投资者12亿美元,并支付1850万美元民事罚款^^。
  • 三、TON项目转型与现状(2020年后)

    1. 项目移交与更名

    2020年,Telegram停止支持TON,项目由独立实体TON Labs接管并更名为"The Open Network"(仍简称TON)^^。

    2. Telegram的加密业务整合

    尽管未直接发行代币,Telegram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加密生态:

  • 集成TON钱包:用户可存储、交易TON链上资产(如Toncoin)^^。
  • 收藏品销售:接受Toncoin支付虚拟商品(如用户名、电话号码)^^。
  • 加密资产投资:持有Toncoin作为长期投资,择机出售获利^^。
  • 收入贡献:2024年加密相关业务(钱包+收藏品销售)占Telegram总收入超40%^^。
  • 四、当前代币经济与监管影响

  • Toncoin(TON):由TON基金会运营,独立于Telegram,但深度集成至Telegram应用生态(如支付、游戏)^^。
  • 合规性:SEC的和解案确立了"首次发币属证券发行"的监管原则,强调项目需遵守信息披露要求^^。
  • Telegram虽未成功发行自有代币,但通过构建TON生态间接推动了Toncoin的应用,其加密业务已成为重要收入来源。监管干预直接导致其发币计划终止,但也催生了去中心化治理的新模式^^。

    本文章来自(https://www.zhaobovalves.cn),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