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违法犯罪活动工具
1. 电信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Telegram(俗称"纸飞机")的高隐匿性,通过"手机口"方式诱导未成年人参与诈骗:使用两部手机中转通话,每成功拨通一个诈骗电话可获佣金10元^^。
另有"Q拉"模式,通过拉人进QQ群获取佣金(20元/人),群内诈骗分子再对受害者实施诈骗^^。
2. 洗钱与非法交易
犯罪团伙通过Telegram群组(如"黄金矿工群")远程指挥"工具人"进行线下洗钱操作,包括没收他人手机、银行卡及看守人员等行为^^。
二、隐私与安全风险
1. 信息泄露
不法分子在Telegram群组公开贩卖个人隐私数据,包括户籍信息、电话号码等,受害者信息会迅速扩散至其他社交平台^^。
平台虽以加密著称,但2024年修改隐私政策后已开始配合执法部门提供用户IP和电话号码数据^^。
2. 影像性暴力
香港曾出现类似韩国"N号房"的Telegram群组,要求成员上传伴侣性爱影像作为"入群验证",形成系统性影像暴力链^^。
三、平台监管现状
Telegram因端到端加密和"阅后即焚"功能被犯罪团伙滥用,法国曾逮捕其创始人杜罗夫,指控其未有效遏制平台上的诈骗、等行为^^。
2024年后平台虽扩大了对执法请求的响应范围(包括网络诈骗等),但犯罪活动仍屡禁不止^^。
建议普通用户警惕相关群组的非法邀约,避免成为犯罪帮凶或受害者。
本文章来自(https://www.zhaobovalves.cn),转载请说明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