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开群组

可通过链接或平台搜索直接加入,部分公开群组甚至无需管理员审核即可查看历史消息。例如香港示威者曾建立数十个公开Telegram群组,成员规模从千人至数十万不等。

2. 私密群组

需获得邀请链接或管理员授权才能进入,且部分群组会要求新成员提交"投名状"(如泄露他人隐私内容)以验证身份。例如香港曝出的性爱影像群组要求用户上传伴侣私密视频才能获得高级访问权限。

3. 犯罪隐匿性

暗网交易群组常通过虚拟货币支付和"阅后即焚"功能隐藏交易记录,普通用户难以直接发现。有犯罪团伙利用Telegram群组售卖社保数据、开房记录等敏感信息,成员超2200人。

4. 技术限制

因服务器位于境外,执法部门难以实时监控群组内容。韩国"N号房"事件中,警方需跨国协调才能获取部分犯罪证据。南京警方已提醒家长警惕子女使用Telegram等密聊软件参与非法活动。

建议普通用户谨慎加入陌生群组,避免接触可能涉及违法内容的频道。

本文章来自(https://www.zhaobovalves.cn),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