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elegram社工库的搭建,需要明确这是涉及非法获取和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中国法律明确禁止此类行为。以下仅基于公开报道对相关运作模式进行客观说明,旨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一、社工库的非法数据来源

1. 数据泄露聚合

社工库通常通过收集各类泄露数据(如快递单、社交媒体定位、公共WiFi窃取信息等)进行拼接,甚至包含十年前注册的论坛账号信息。一条带定位的微博或未打码的快递面单都可能成为数据源。

2. 内部人员供应

部分数据由行业内部人员(如快递、金融等行业)非法提供,供应商会支付高额报酬。例如酒店预订记录、银行账户信息等敏感数据可能来自内部泄露。

二、Telegram上的运作模式

1. 隐蔽的查询服务

通过Telegram机器人或频道提供“查档业务”,用户输入姓名、手机号等信息即可获取身份证号、住址、开房记录等,费用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部分频道成员超5万人,支持加密货币支付。

2. 分级付费体系

  • 基础查询:几十元可获取户籍、快递记录等;
  • 高级服务:2000元购买永久无限查询权限,甚至包含护照图像、实时定位等。
  • 三、技术实现与风险

    1. 数据存储与检索

    使用境外服务器托管数据库,通过Telegram的加密通信和匿名性规避监管。部分团伙利用Navicat等工具管理超45亿条数据(约435GB)。

    2. 法律后果

    中国已有多起案例显示,参与者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或帮助络犯罪活动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例如有程序员因提供技术支持被判缓刑并处罚金。

    四、防范建议

    1. 个人层面

    避免在社交媒体暴露定位、快递单号等;定期更换密码并启用多因素认证。

    2. 技术层面

    企业需强化数据加密和权限分离,防止内部泄露。

    请务必遵守法律法规,任何试图搭建或使用社工库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惩处。公民如发现此类犯罪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本文章来自(https://www.zhaobovalves.cn),转载请说明出处!